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奔驰宝马联手入局充电桩,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还有哪些新的看点

竞争了百年的奔驰和宝马近日宣布签署合作协议,双方将以50: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,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。

老对手联手布局新战场,两家传统豪华车企为何此时达成合作?为什么是在电动车补能环节?又为何选择中国市场?

实际上,自2019年末开始,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全球掀起了新能源化的浪潮。在资本的加持之下,特斯拉市值一路飙升冲过了万亿美元市值的门槛。

特斯拉一跃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汽车企业,这点对于传统车企的冲击特别大,于是很快全球资本产业就达成了共识,认为新能源汽车才是汽车未来的方向,在这种共识的推动下,全球的新能源产业链的估值都得到了数倍的提升。

在强大的造富效应之下,越来越多的跨界企业或者新生代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。再加上还有那些量产不多的车企上市之后市值很快超越老牌车企的“刺激”,传统车企是彻底的坐不住了,纷纷转型新能源汽车,其中转型最为成功的就属于比亚迪。

但作为一个传统行业,汽车行业即使新能源化也不算新产业,由于渗透率快速提升,因此行业很快从蓝海变成红海,因此传统车企就更为“着急”。

而且,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大部分定价都是在30万左右,这严重冲击了豪华车企的中高端市场,所以宝马、奔驰为了不掉队,进行合作也不足为奇。高端市场规模本身存在局限性,很多传统车企的护城河也并非一日形成,未来的路还很长,传统车企也不必过分着急,新生代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并没有完全赢得这场胜利

估值终究会回归,还是要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车行业。

奔驰和宝马此次联手在中国布局超充,无疑有些报团取暖的意味,为了实现1+1>2的效应。虽然双方一直是竞争对手,但在新能源汽车大变革下,亦站在传统油车的同一战线上。从品牌定位上来看,奔驰、宝马是中国最大的豪车代表,但近年来正中高价位区间面临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的挑战,前者需要稳固自身的地位。另一方面,二者联手也投射出如今汽车行业有多卷,全球经济下行态势下,不少车企都在降本增效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有目共睹,是车企必争之地。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,超充就像手机快充之于手机,是智能出行时代体验的重要一环。同时,此次合作目前来看也是一种低头的表现。过去几十年奔驰宝马在高端市场的地位根深蒂固,让他们养成了一种傲慢心理。这点从新能源汽车变革初期两个品牌的跟进速度就能看出来,充电桩相当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建,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落地,特斯拉、蔚来等玩家早在几年就开始大刀阔斧抢占先机,奔驰和宝马却等到现在才知道在中国市场低头,关注消费者的体验需求。

奔驰宝马突然入局充电桩市场,会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什么影响?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造车企业涌入补能市场?补能市场今后会是“各行其道”还是迎来“大一统”?

 随着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政策的持续推进,新能源行业长期趋势愈发明确,市场依旧认为新能源行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赛道。

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,全年销量超688.7万辆,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.6%。

据统计,2022年,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.11亿辆,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10万辆,结合这两个数据,新能源车占比仅4%,与上面提及的25.6%市占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,随着新能源车市占率的不断提升,新能源车的保有率也将不断提升。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背后,电作为补能方式的市场需求巨大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桩市场。

目前,中国充电桩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的格局。国家电网、南方电网等国家队,特来电、星星充电等服务商,以及直接向用户提供充电服务的主机厂等众多参与者,使得充电市场整体而言处于分化状态。

奔驰宝马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,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巨大的市场机会。二者联手进入充电桩市场可以完善其产业链布局,提高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。同时,奔驰宝马的联手进入将加剧充电桩市场的竞争,很可能对现有企业形成一定的冲击,其进入充电桩市场将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,促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,有利于推动充电桩行业加速整合。

未来补能市场肯定既要“大一统”,又要“各行其道”。“大一统”在于充电的标准,会尽量统一,这样才有利于主机厂之外的第三方和资本市场大力进入补能市场,把补能市场做大做强,这样反哺新能源汽车继续开疆拓土。另一方面,必然又会“各行其道”,毕竟品牌竞争需要形成差异化,补能就是其中能形成差异化和品牌影响的重要领域。


产品调查
联系我们